从血肉里面翻出来的骨折碎块,放在了一方四边形的托盘中,混杂一片。
“你争取把这些骨分类一下。”
“目前的话,就只能按照长骨和不规则骨进行分类了,最后能存留多少骨质。”邓勇说。
“好的,师父!”方子业就转身,去了器械护士所在的无菌器械台。
手术与急诊处理一样,一切行动听指挥,找准自己的位置,做好划分给自己的一块任务,就是最大的帮忙,而不仅仅只是在手术台上,大展神威。
方子业只是大概一扫,粗略可以发现,托盘里的碎骨块,来源颇多。
有髂骨、坐骨、骶骨、尾椎骨。
肯定还有股骨、胫腓骨以及足踝部的不规则骨,错落摆放,完全没有什么规律。
现在方子业要做的,就是把这些骨折碎块,先按照最基本的系统解剖学上的划分,比如说长骨和扁骨等。
这并不属于常规的骨折治疗,需要进行的操作流程,但对于黄凯目前的病情而言,十分有必要去做这件事。
挑拣骨类,并没有一个特殊的技能,只能看个人的基本功和对骨形状、骨类型的理解了。
最好区分的就是骶骨和尾骨了。
因为形状比较特殊,是带孔的甲骨文结构。即便是碎裂之后,仍保留着最基本的形状。
方子业小心翼翼的一一将这些骨块,挑拣到了另外一个四方形的托盘。
手术室里,五六个器械护士,n个这样的托盘,里面摆着各种组织,也有空余和多余的托盘,所以方子业有足够的空间,进行区分。
然后是长骨。
长骨也比较好找,如果先不区分到底是股骨还是胫腓骨的话,那么只要看到有骨髓腔面的,直接按照长骨处理即可。
方子业也是没有花费很长的时间,就区分完了。
然后是髂骨、坐骨这样的扁骨,以及足部的跗骨、跖骨等不规则骨。
这就有点难为人了。
足部的骨,非常多,且都是粉碎性骨折,没有了其本来的形状,与扁骨粉碎性后,十分难以区分——
若是在一个月以前,要方子业做这样的事情,估计方子业会直接把手里的东西丢掉。
然而,方子业有一位叫兰天罗的师弟,兰天罗啊,在进行手法复位与骨折新分型的纯粹数据建模的时候,就搜集了大量的,关于骨的详细数据。
其中就包括了,它的形状分类,体积大小,长宽高、轴线等等各种基础的测量数据,这是基础解剖学领域内,最为基础的一些数据。
在临床基本没有应用意义,因为在外科手术过程中,你暴露进去,它该是多大,就是多大,该是什么形状,就是什么形状。
而骨折的手法复位术建模的过程中,你没有足够多的现实病人作为数据来源的情况下,还要对骨折的受力大小进行区分的话,就只能根据这些基础的数据,来进行自行建模分析。
一般的基础解剖学的老师,都不会做这样的事情,但是兰天罗做了,而方子业作为发起人,自己也是很细致的去看过,甚至记忆过不少,关于这些基础数据的事情。
虽然没有形成什么新的技能比如说基础解剖学(新),或者骨解剖学(新),但终归,方子业是对这些东西,有一定的印象的。
这就是特别纯粹和基础的基本功了。
比如说,跖骨,本属于长骨,共5块,从内侧向外侧依次为第1~5跖骨,形状和排列大致与掌骨相当,但比掌骨粗大。
以距骨近端为底,与跗骨相接,中间为体,远端称头,与近节趾骨底相接。每块跖骨均可分为底、体和头三部分……
这是很多骨科医生都会记忆且要重点掌握的内容,因为只有这样,伱才能去辨识出来它们。
足部另外还有跗骨、趾骨等。
然而,一般的骨科医生,关注的是骨间的角度,而并非起大小,管径,毕竟不同的>> --