,刘彻还不明白怎么回事,竟不由的对匈奴刮目相看:
“想不到匈奴竟如此刚烈,宁愿举族迁移也不向大汉称臣?”
“朕敬这个乌维单于是个好汉,今后也高看他一眼。”
他暂时还没想过这是因为刘据根本不给匈奴臣服的机会,乌维单于完全是被逼无奈,才不得不率众西迁寻找新的活路。
当然,就算想到了也未必相信。
且不说他已经传诏警告刘据不要乱来,就算刘据不听话,也未必能够办成此事。
毕竟当初霍去病就算没有在北海撒尿,也同样封狼居胥,而结果也只是匈奴暂避锋芒,待汉军撤走之后卷土重来。
这种游牧民族为主的国家,如果选择避而不战,其实是很难处理的。
“说起来,匈奴为何偏要西迁?”
刘彻仍在思考乌维单于的意图,
“往北或是往东不都是可以的么,目前虽不知北海以北究竟是何情况,但匈奴以东的乌桓亦是一个选择,那地方能养活乌桓部族,匈奴过去挤一挤,也并非不能过活。”
“往西迁移的话……”
“朕明白了,匈奴这是看出了朕通商西域的意图,眼下见势不妙,顺势前往西域暂避汉军锋芒的同时,还想卡住这条商道,坏朕的大计!”
“这个逆子!”
“朕只是一句话没有交代到,他就疏于防范此事,竟给了匈奴反制大汉的机会!”
“他到底还是太年轻了啊……”
“不过这回他初次正式领兵能够做到这种程度,回回传回战报都是大捷,打得匈奴不得不举族逃走,已经全然出乎了朕的预料。”
“有这样的儿子,朕还在苛求什么呢?”
“最起码如今大汉以北,至少百年之内再无能够侵犯大汉的势力,战争几乎不可能再发生在大汉的国土上,这已是前无古人的胜利!”
“至于逃去了西域的匈奴……再也不是大汉的近忧。”
然而刘彻哪里知道,刘据逼迫匈奴西迁,亦是一举多得之计。
首先,自然是借匈奴之手教育一下葱岭以东的那些个不肯加入“西约”,或是仍在观望的弹丸小国,让大汉扮演救世主的角色,名和利大汉全都要;
其次,就是老生常谈的“上帝之鞭”计划;再次,这也依旧是养寇自重……匈奴卡了大汉脖子吧,那么刘彻就不得不处理吧,要处理就得用人吧,用谁?
当然是刘据这个在攻击匈奴方面既有手段又有经验的儿子。
难道还非要舍近求远,来回调动将领和兵马么,不要粮草的么?反正就算刘彻有自己的想法,不希望刘据继续留在西域,要求他尽快回长安复命,他也会以此为借口强行自荐,到时候刘彻就算不满,也大概率会勉强同意,而不至于与他撕破脸。
毕竟这个理由的确很正当、很说得过去嘛。
就算刘据抗旨不遵,那都是出于一片忠心与孝心,总能说得过去……
“说起来,如今大汉再失一璧,正是朝野内外人心动荡之际,这个逆子倒成了一粒大汉不可或缺的定心丸,又给大汉再添一璧,足以堵住那些鼠辈的嘴。”
“楼兰之战,姑师大捷,浚稽山大捷,赵信城大捷,还有新龙城大捷。”
>> --