r />
李世民仍然在打毛衣,这么多天的辛苦,两个袖子已经织了出来,现在正在织上身。
这一次的朝会内容,李世民打算改革一番科举。
“本次朝议,朕念及现如今科举制度不完善,所以想着和众卿拿个章程。”
“据朕所知,现如今科举试卷保密工作极差,考生所作之考卷,考官一眼便可以知道是何人所作。且如今风气想必众卿也有所耳闻,有些寒门子弟想要谋取一個快速晋身的机会,甚至将行卷投递给权贵以求帮助。”
“朕以为,科举首重公平,不能让主考官徇私舞弊,在考试过程中对某些人加以照顾。”
“为了应对这一弊病,朕打算在科举改革中采取糊名制度。”
李世民手中虽然打着毛衣,但是条理十分清晰。
“糊名?”
众臣面面相觑,房玄龄身为尚书右仆射,站出来询问道:“敢问陛下,何为糊名?”
“所谓糊名,便是将考生考卷写着名字的部位全部糊上,以防止阅卷考官徇私的发生。”李世民笑着回答道。
房玄龄等人当即便明白了这是怎么回事,仔细思考一番后,纷纷称可行。
“只是……若只采用糊名,怕是不够。”长孙无忌沉吟一番后说道:“若是考生在试卷当中做记号,或者考官识得考生笔迹,又当如何?”
李世民笑了。
不怕你问,就怕你不问。
“既如此,那便在阅卷之前,先令书吏将考卷誊抄,随后再进行糊名。”李世民笑着说道:“如此一来,无论是笔迹,抑或是考生做记号,都将不再有用。”
众臣一听,都觉得这政策很不错。
“陛下圣明。”
李世民再次开口说道:“朕以为,只是进行这两方面的改革,并不能够完全保证科举考试的公平。如今天下划分为十道,不如再重新划分为十五道或是二十道,并且根据每一道中的户籍数,按照比例分配录取名额。”
“考生在考试之前,须严格上报籍贯;三年内迁居者,只可以原户籍地籍贯参加科举考试。譬如博陵崔氏远房弟子,只允许以博陵崔氏所在之道为户籍地申请考试。”
众臣一听,便明白了李世民到底是什么意思。
这一招,杀人见血啊!
倒不是他们多想,主要是李世民拿博陵崔氏做例子,是不是因为有崔民干这样的旧仇在呢?
这样一发散思维,很难不让人联想到这一处。
“臣认为可行。”长孙无忌率先站出来捧哏,毕竟他家里也不靠科举。
妹妹是皇后,自己是国公兼司徒,家里孩子还用得着考科举?
人家孙子是真可以说,我阿翁跟着圣人玄武门走一遭的时候,就把我这辈子的苦都吃完了。
武将们倒也全表示支持,因为他们也不靠科举,你总不能指望程咬金的儿子里面,或者尉迟恭的儿子里面出一个状元吧?
真到那时候,全天下的人都得寻思寻思,是不是这俩老货顶盔掼甲去威胁主考官了。
“>> --