荣,极为感激。
更别说这些时日接触下来,他只觉得这位圣上,完全不逊于那位新郑公!
马自强哪里会上当,就死死抓着一点:“自然不是陛下言语不妥,而是何通政不该窥伺圣心!”
虽然明知事情是什么个情况,但说话却是不能露马脚的。
栗在庭不阴不阳来了一句:“若是这般,那一应中书舍人,都该论罪了。”
双方一时间势均力敌,僵持不下。
待众臣吵了一会,朱翊钧才抬手止住了争论,神情温和道:“诸卿,听朕一言可否?”
待各自停了声响,他才看到张居正与高仪,缓缓问道:“今日既然说到这里了,二位先生,不妨先当经筵议论一番,而后再廷议?”
二人知道些内情,默默点头。
前者看在一百万两的面子上,旁观皇帝表演。
后者则是欣慰地看着自家弟子,静候他侃侃而谈。
朱翊钧看向马自强,和蔼道:“马卿,方才葛卿问得好,朕也想问一问,卿是以为朕言语有错漏,还是朕的言语不该刊行天下呢?”
马自强坚持方才的观点:“陛下,是何通政……”
朱翊钧打断了他。
直言不讳道:“此事,是朕让何通政刊印的。”
这话一出,马自强立马就愣住,一时没想好下文。
朱翊钧饶有兴致地看着马自强,心中半点不慌。
学术争论,在现在这个时候,没那么致命。
徐阶之后,高拱、张居正执掌内阁,二人都极力排斥心学,主张与其整天神神叨叨,不如干点实事。
心学都没牌面,更别说理学了。
上面大佬是这种想法,那提拔上来的人,也多少带有这有特征。
所以,马自强这些侍郎、少卿,反而是少数。
更别提里面还有借题发挥,想找两淮、京营茬的人。
这些乌合之众,还真不能压着他低头。
见马自强支支吾吾,不能言语,朱翊钧没让他难堪,主动接着道:“马卿,朕知你顾虑什么,朕并无为天下学派定统的意思。”
有些事要开门见山,云遮雾里的,反而容易被曲解,至于信不信,就不关他的事了。
“朕少时,便读了屈子的天问,心有戚戚。”
“遂古之初,谁传道之?上下未形,何由考之?”
“宇宙、本我,焉有不好奇的?”
“马卿,你有惑吗?”
马自强默然不语。
朱翊钧放过他,又看向大理寺左少卿李幼滋:“李卿,你有惑吗?”
李幼滋叹息:“陛下,臣亦有所惑。”
朱翊钧点了点头,没再一一问过去。
他似感慨,似抒情:“师者,传道、授业、解惑也。”
“本以为朕开了经筵之后,诸位饱学之士,便能为朕解心头之惑。”
“可朕初开经筵,便有几位先生争执不下,朕都觉得言之有理,更是不知何所从。”
“这只能说明,朕才智不足,无法分辨。”
“朕回宫后,愈发沮丧。”
“又想到了政事上,譬如一人弹劾,一人抗辩,朕才智不足,又该何所从?”
“譬如六月白虹贯空,有给事中上奏,说这是朕不德之预兆,亦有御史说,此乃天降祥瑞,朕又何所>> --