br />
见到他们一大家子围坐在一起说笑,他的目光悠远起来,像是在透过这幅场景怀念着什么。
……
吃完午饭,何瑞雪通过韩馥箐给的地址,找到了出售照相机的卖家。
巧合的是,施有德也住在这一片。
大概是要经常背着相机到处跑,他的脸晒得有些黑,胳膊很是粗壮。
见到她来,先不急着谈价格,而是问了她几个关于相机的问题。
见她确实有过了解,甚至对于如何构图、如何调整光圈、对焦点等等参数说得头头是道,似乎在使用经验上并不比他少。
施有德顿时惊喜不已,觉得给相机找到了一个懂它的人。
一开心,他主动把价格在原来谈好的基础上再次降低两成,同她钱货两讫后,还另外送了她两卷半新的胶卷。拿到相机,何瑞雪忍不住抽出取景框,通过相机的视角观察着老北京的街道。
巴掌大的机身,8字型的镜头,通体是皮革质地的黑色,轻便易携带。
分辨率和清晰度肯定比不上后世,但自带柔光滤镜,拍出来的风景有质感,人物也格外漂亮。
一卷胶卷能拍出12张,都是黑白的,这年代存在彩照,但看上去很古怪,别怀疑,那都是师傅洗出来之后自己上色的。
大部分都是给人脸上色,涂上淡淡的口红和腮红,显得更加精神。
直到后来八十年代,彩色胶卷传入国内,各个厂家才生产适配于彩色照片的相机。
何瑞雪有找施有德询问过关于洗照片的所有流程和事项,他知无不言言无不尽,显然很是高兴世上又多了个摄影爱好者。
在离开前,何瑞雪问他既然如此重视摄影技术,为什么不卖给同行呢。
施有德沉默了片刻,说他希望能出现许多业余的摄影师,只把拍照当成个人的爱好,不掺杂其他,记录下真实的世界。
何瑞雪不太懂,离开时看到他院子里晾晒的照片,全是一张张笑脸。
工厂里整齐划一的动作,铁路上每个人的嘴角弧度都一样,摆拍的风格极其明显,何瑞雪似乎明白了什么。
摄>> --