贾赦活着的时候,就常说贾母偏心。
记得一次过节,贾赦还讲了一个偏心婆子的笑话,将贾母气了个倒昂。
如今皇上说她偏心,贾母倒是不敢动怒,只是心里十分委屈。
贾母不由辩解道:“皇上,老婆子何曾偏心了?”
“链哥儿、环哥儿都有了爵位、前程,惟有宝玉不曾有,老婆子这个当祖母的,不为他考虑又为谁考虑呢?”
贾琮冷笑着问道:“老祖宗难道不记得兰哥儿是你重孙子了?”
“若论起来,兰哥儿才是二房的长子长孙,宝玉只不过是二房此子罢了。”
“若论起身份地位来,老祖宗难道不该更疼兰哥儿一些,为兰哥儿求个前程吗?”
贾琮一番话,说的贾母不由愣了起来。
实在是,贾母真的把兰哥儿的事儿给忘了,她也从来都没考虑过给兰哥儿求前程的。
沉思半晌,贾母才是说道:“皇上,老身自然不会忘了兰哥儿,只是他如今还小,读书也用功,将来未必不能自己挣一个前程来的。”
贾琮又问道:“老祖宗疼爱孙子孙女,先前的时候,怎么不见老祖宗将兰哥儿带在身边养着呢?”
“说起来,兰哥儿比宝玉小,也比宝玉乖巧听话的多,我倒是不知道这里面是何等缘故。”
说起来,贾母对李纨母子,倒是颇为照顾的。
给李纨的月例银子,和贾母王夫人一样,都是二十两银子。
又可怜李纨寡妇失业的,给她添了一个庄子吃租。
只是贾母对他们母子的照顾,也只是浮于表面罢了。
就像一次过元宵节,满屋子的人都没发现贾兰没来。
王夫人这个当奶奶的没有发现,贾母这个当老奶奶的同样也没发现。
还是家政这个当爷爷的来了,才发现贾兰没来,忙让人把他请了来。
你看,若贾母果然喜欢贾兰,不说平时吃饭带在身边了。
能连过节的时候,都注意不到这个重孙子没来宴席?
若是宝玉没来的话,贾母早就发现,早就会大呼小叫的命人去找了。
而贾母听到贾琮的这番话之后,也是沉默下来。
实在是,无从可辩。
贾琮又自说道:“可怜天下父母心,老祖宗的心思,我是知道的。”
“至于宝玉,他倒是也有几分才情,我听说他如今在写书,倒是博取了几分名声。”
“这样好了,若他下本写的好了,也可以在大夏月报上连载出来。”
“他喜好写书,便让他一辈子都能做他喜欢做的事情,不也是一件好事吗?”
贾宝玉虽然读书不成,但是颇有几分歪才的。
他写诗作词就极好,甚至后面也在大夏月报上发表过几篇。
而写章回小说,更是极有灵性。
一开始的时候,开始靠写刘备文来赚取稿费。
下过几篇之后,文笔越发纯熟,他已经不满足于单纯的养家糊口。
而是想要靠章回小说,在文坛留名了。
这二年功夫,贾宝玉倒是凭借绛花洞主的笔名,在文坛闯出了一些名声来。
却说贾母听了,心里虽然不悦,但也不敢和皇上分辨什么,只好谢恩而去。
等贾母走后,贾琮准备开始做些正事了。
如今登基大典已过,四海臣服。
这也得力于他的名声极佳。
大夏月报上,也增加了一期增刊,专门用来夸赞贾琮的。
其实这篇文章,倒是有八成在写实,只有两成虚构夸大的地方。
比方说开篇写贾琮出生之前,梅夫人梦到有真龙入怀。
出生之时,满室生香,天花乱坠。
自幼聪颖好学,孝敬长辈等等,这些都是杜撰夸大的。
而后面的许多事际,倒是并没有多少夸大之处。
毕竟,连中六元,箭术、收复燕云十六州、消灭满清等壮举,不用夸张,本身就让颇为震撼人心了,再夸张一下子,倒显得不真实了。
有了这样的背书,在贾琮登基,昭告四方之后,大夏百姓,无不欢欣鼓舞,连连庆贺不已。
而贾琮,也准备在全国发起一次变革了。
而这次变革的急先锋,贾琮便准备用秦大学士。
贾琮非但没有治秦大学士的罪,反而重用他。
此时,就到了秦大学士展现自己能力和忠心的时候了。
素来变革,无不要杀的人头滚滚、血路成河。
而素来主导变革之人,从来没人能够落地好下场过。
贾琮舍不得让寇大学士和林大学士来,因此,也只好用用秦大学士了。
而贾琮准备这一次变革,贾琮准备来一次大的,直接一步到位。
左右都要动荡,既然如此,索性就一次性动荡完>> --