开始收拾那些鱼。除了鲫鱼能坚持到明天早上,其他鱼估计一晚上都得死。所以李龙得把这些鱼收拾出来。
四邻吃鱼也不少了,也不可能天天送,所以李龙打算把鱼腌上。夏天的晚上,把腌的鱼干放在灶边慢慢炕一炕,炕的焦酥焦酥的,非常好吃。
梁月梅从地里回来,看李龙在摆弄鱼,便去收拾着喂猪、喂鸡,然后把李龙备好的鱼放锅里熬鱼汤。
李龙收拾完鱼,用盐腌上挂起来的时候,李建国他们也回来了。
李娟回来就给李建国说:
“爸,我们学校明天要编抬把子,让我们一个人带五十根条子或者两根杆子过去。”
“你们也要编啊?”李建国想了想说道,“行,呆会儿我去给你砍条子。”
“大哥,呆会儿我去就行了。”李龙摆手,“你出了一天的工,就在家里呆着休息吧。”
“你不累?”
“下网累啥?”李龙笑笑,“我这就是在玩。”“也是。我们今天把干沟和干渠挖通了,明天队里就开始浇冬麦,公用工还要轮着来,我可能是后天。”
村里没有分的一些地种着冬小麦,还有一些则是开春和口粮田一样的种的玉米油葵,还有一些杂粮作物。
李龙还挺高兴,既然要浇麦地,那小海子的闸门自然就要提起放水,不需要他来提醒了。
喝完鱼汤,李龙拿着砍刀去了东面的东沟,李娟快速的跟了上去。东沟边上长了不少的大柳树,这些柳树长得年份长,也不成材,所以也没人管。基本上每年村里人都会在这里割条子编筐、编抬把子。
村里的简易路只通到地头,从地头到东沟还要过一片碱滩。李龙看碱滩上的白刺已经长出了小小的绿叶,白刺下面紫红色的锁阳也已经露出了头。
远处大团大团的碱蓬也开始发绿,这在老本地人眼里可是好东西,是烧碱灰的原料。碱灰烧出来跟琉璃一样漂亮,是原来的老本地人做面食必加的东西。
据说打馕也要加这个。
到了东沟,李龙看柳树上有被割过的痕迹,就往南走了走,走到四五棵柳树并排的地方,他开始砍柳条。
指头粗细的柳条被李龙一根根被砍了下来,李娟就在地上捡,捡完捋顺,十几根放在一堆。
&nbs>> --