凌子风刚完成了一部人物传记电影《李四光》,这种人物传记电影,想要大规模卖出去是很难的。
“所以说我才想让你再来一部啊!”
“要不趁热打铁,借这个时机逼中影退步,等过了这个村,就没这个店了。”
汪杨郑重的跟凌子风说道。
凌子风则是摇了摇头:“不是我不肯帮伱,主要是像《信》这种电影,得看时机。”
“咱们这部电影时间卡的好,正好赶上了高考,然后又恰好出现了跟电影里面发生的一样的事,然后被电影局选中成了下乡的片源,才卖爆了。”
“这再来一部,哪那么好说啊。”
“除非.”
凌子风若有所思的断在了那里。
汪杨则是有些着急:“除非什么,你倒是说啊!”
凌子风笑着说道:“我在想,除非再来个好本子,拍电影嘛,好剧本是关键。”
“我觉得这事不在我,得找个好本子,我觉得最好还是找李长河拿。”
“这个作家的风格很另类,总是喜欢玩峰回路转的剧情,让人猜不透他的故事走向。”
“这种故事拍出来,可看性会非常高,观众猜不透剧情,就会跟着剧情走。”
“要说卖的火爆,还得是他这种故事模式。”
凌子风认真的跟汪杨说道。
“那就找他买呗,我记得他是个知名作家吧,有其他相中的嘛,咱们去找他买过来。”
汪杨下意识的说道。
“他那个《一个知青的死亡》故事倒是很不错,但是剧情太平,不一定卖得动。”
“其实我最近发现,他在《人民文学》上面发表的这篇还挺有意思的。”
“国家宝藏,一个关于抗战时期守护国宝的故事,就是这个吧,是个长篇。”
凌子风颇为犹豫的说道。
“长篇我们给他改短了不就行了,这样,事不宜迟,咱们去找他买改编权。”
汪杨做事十分果断,从不拖泥带水。
而凌子风则是摇摇头:“老汪你先别着急,现在是暑假,他都放假了,你去哪找他?”
“他还是学生?”
汪杨这时候诧异的冲凌子风问道。
“对啊,北大的学生,据说77年高考京城他是文科第一名,作文上了人民日报的。”
“这可是个才子啊!”
“那好办,我给北大打电话,问他们家地址就行了,咱们去他家里找他。”
“>> --