义”全然崩塌,本书中所写的最典型、也是正式进入战国时期的标志就是“诸王分鼎”。
鼎代表着天下,周王无法守住九鼎,代表着天下诸国之间的礼已经彻底崩塌。
这便是战国。
一个动荡的、混乱的、没有礼与义,只讲究强弱的时代。
这就是为什么我为这一卷其名为“战国春秋”的缘故,这里的春秋指的并不是“春秋时期”了,而是“春与秋”,是一种时间上的纵向移动。
而卷首语则是更加简单,“忍耐”。
这个词是贯穿了整个这一卷的,或者说从上一卷开始就已经在贯穿文章了。
秦孝公的忍耐、惠文王的忍耐、昭襄王最后的忍耐、孝文王、庄襄王的忍耐,以及最后嬴政为了一统天下的千秋伟业而“忍耐”。
成大事者,必先能“忍”,当然了,能忍还是不够的。
但“忍”却是必须的。
这便是我想在这一卷表达的内容,我希望读我书的朋友们能够进入到我的精神世界,而了解我所想要表达的内容,这或许是创作者、表达者们的通病。
希望有人能够理解自己的精神世界。
第二个角度,整体框架构成。
这一卷我由慢到快,由紧到松,这是我第一次正儿八经的尝试这种写作手法,以前都是无意识的。
从最开始的慢慢铺垫,写一些小事大事,然后将这些事情一点点的紧凑到一起,然后汇成一张网,因为是第一次有意识的这样做,所以效果可能没有很好,但我会很努力的,因为这是我必将走过的一条路。
整体的架构早在写这一卷的时候就已经安排好了,甚至大多数的章节都已经想好了怎么写,只有中间的时候调整了一点节奏。
整体来说,我对于这一卷来说还是较为满意的,即便从成绩来说它可能没有上一卷好,但毕竟是我的初次尝试+战国时期我并不是多么熟悉的缘故,能有这样的成绩我觉着还可以。
第三个角度,视角。
大家都知道,我上本书主角>> --