能被动地接收什么。”
”这样的考虑,确实比我周到许多。”林文理不轻不重地捧了一句。
苏涣继续说道:”再说有一群懂行的人在,假如未来有什么变故,我们要接手其他煤矿,至少手里也有可用的人才。利用这些人作为骨干,即使配上一些新手,应该也可以满足钢铁厂的煤矿需求。”
捏着自己的下巴,林文理点头认同道:”这样的确很稳妥。只是这个规模的安排,该做到什么程度呢?”
苏涣想了想,没能做出决定,反问道:”以煤矿来说,一个矿坑大概需要多少人手?”
林文理答道:”这其实要看矿脉的状况而定,并没有固定的人数需求。但是大多数矿坑,包含下矿井的人以及在外支援的人手,至少都要一百到一百五十人之间。
”再小,就没有开挖的价值了。除非是那种完全没有安全措施,不在乎填进多少人命,以盗采为目的的小型黑矿。用人血来换钱,那应该不是我们会做的事情吧。
”假如矿脉规模够大,坑道分支众多,一个矿坑需求上千人,整个矿区人数过万,也不是什么稀罕事。不过铺设机器与轨道协助的话,虽然需要投入成本,但是人力需求又会下降。”
这时苏涣有个疑问,直问道:”利用机器开矿会更好吗?我有听过不少老矿工说,在某些坑道里头光是活动就很困难,更别说坑道的复杂性。这种地方能用上机器?”
林文理解答道:”只要经过合理的规划,并且扩大坑道,还是能铺设轨道跟矿车的。而且有的时候,我们不也得用炸药来对付一些顽石。那么用上电钻也是一样的意思。
”而且最重要的,合理运用机器,不光可以减轻矿工的工作负担,增加效率,还能降低下矿井人数的需求。这样一来,假如发生了什么不幸,伤亡或受困人数也会比较少。
”虽然这么说很无情,但是机器坏了,只要有钱就能修。人没了,想生个孩子在养大到能下矿井的程度,少说也要十五六年跑不到。从成本来看,前者便宜许多。”
”真是……很难反驳你的言论啊。”苏涣又说道:”不过机器的部分不急,我想我们暂时也没有那样的条件吧。”
”确实如此,老爷。”>> --