几杯酒下肚。<br><br>杨溥也放开了架子。<br><br>说起来,他还是第一次,如此放浪形骸。<br><br>“贤弟,你可真是个妙人。”<br><br>“为兄许久未曾这样酣畅痛饮过了。”<br><br>“即便是与那些同窗在一起,也从未这般开心过。”<br><br>杨溥目光迷离,神情有些黯然。<br><br>他出身寒微,祖上三代都没出过官儿。<br><br>也就到了杨溥这一代,出了他这么一个读书种子,聪慧过人,卓尔不群。<br><br>曾经还是个孩子的时候,杨溥曾亲自去县衙替父亲请求代书农活。当时的县令看到他的气质与众不同,预言他必定会成为大器。<br><br>自此杨溥名扬乡野,举族倾尽全力供养他读书习字,进学修德。<br><br>杨溥也不负众望,一路高歌猛进,可惜差了点运气,所以二十八岁才高中进士,被授为翰林院编修。<br><br>当时舆论尽皆认为,杨溥是新科进士中最出色的人才,连同榜的杨荣都被他给比了下去,一时风头无两。<br><br>然而,就在杨溥以为可以一飞冲天、顺利仕途的时候,靖难之变突然发生,建文帝不知所踪,燕王朱棣杀入金陵即位称帝。<br><br>同榜眼的杨荣因为机敏乖巧逢迎燕王得以高升,而杨溥却主动避祸南京,没有和朱棣站在一起,所以只能眼睁睁地看着一朝天子一朝臣,而他依旧沉寂于翰林院。<br><br>然后,就是被派遣过来,接管了应天府尹这个烂差事。<br><br>按照常理来说,应天府尹可是正三品地方大员,而且承担着京畿安危重担,怎么轮都轮不到他杨溥一个区区翰林,但事实就是如此。<br><br>所以杨溥这心里面,其实充满了惶恐与不安。<br><br>听完杨溥这些诉苦话语,朱高希却是看到了不一样的风采。<br><br>原来这些历史上的名人,并非都是一帆风顺啊!<br><br>比如杨溥,再比如杨士奇,后者可比他凄惨多了,自幼亡父,靠着四处奔波做教书先生赚取束侑补贴生活,供养老母。<br><br>相比之下,杨溥还算是好的了。<br><br>“弘济兄,切莫妄自菲薄,更不可失去进取之心!”<br><br>“出身不好又怎么了?正所谓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,必先苦其心志,劳其筋骨,饿其体肤,空乏其身,行拂乱其所为,所以动>> --