,在红绿灯前还很沉稳地一部部刹车停住。
表面上似乎相安无事,但听过他们三言两语的对话后就能感受到那种剑拔弩张的气氛。
这些用客观的立场、冷静的镜头进行的场面调度都是文艺片注重写实风格的体现。”
张辰仿佛一个学者,将《黑社会》一层层的拨开讲给记者们听。
此刻不仅是记者们,连一些散场的观众都停下了手里的动作,躲在一边静静的听。
他们虽然不知道张辰是谁,但光看这架势也知道不是一般人。
《黑社会》他们刚刚看了,只是觉得好看,但怎么好看说不出来。
但此刻听张辰这么一说,茅塞顿开,甚至,许多人还有另外的收获。
听到从张辰嘴里冒出来的解读,原来我还有这么多地方没有看懂。
“再从人物来看,如果大家是带着英雄主义情结来看《黑社会》的话那么肯定要大失所望。
既然是以黑社会人物为主角,自然不可能存在传统意义上的“好人”,要么凶恶残暴,要么阴骘狡诈,只有从飞机身上我们能看到一个磊落率直的楞头青年形象。
其实从前的香港黑帮片都给了观众这样一个误导,即黑社会里充满着重情轻利的好男儿大丈夫,看到一个个有血有肉鲜活丰满,我们会情不自禁将自己替代为主角,去感受那跌宕起伏的情感和命运。
但大家其实也知道,那都是假的。
大家就生活在香港,知道真实的社团是什么样子,也知道社团人物是什么样的。
无论乐少还是大D,他们中任何一个当上了“话事人”,完全都是成王败寇的结果,很难用是非善恶这样的道德伦理观点来追究其中的必然性。
乐少这个形象塑造的不错,导演拍的好,演员演的也好,很长一段时间内乐少给人的都是一种沉稳厚道的感觉,直到最后才发现他竟然是岳不群一类的伪君子。
这样的人物形象塑造就很成功。
与之对应的是大D,火药桶一个,一动一静,形成鲜明的对比。”
“但这部戏没有女主啊……”混乱中不知谁说了一句。
张辰没找到说话的人,但还是回答道:“你说的没错,有人可能会觉得这部片子没有女主角是一大败笔,但我恰恰觉得没有女主角是本片最值得称道的地>> --