还有很多好处,他为啥不同意?
吴川对李晨灿使了一个眼色,想让他改变主意……
李晨灿听到了吴砚田的话,才知道他误会了。
哦不,不是他误会,是自己的话没有说清楚。
于是,李晨灿赶紧补充说道:“吴教授,你都误会了,我没有说不把这首词给您,只是,我刚刚看了一下您的这本书,觉得这首词不太适合这本书。”
吴川心理才松了口气,不过又想,既然人家吴砚田都觉得很适合,那李晨灿还在这里说什么呢?他是怎么想的?
吴砚田之前还因为李晨灿的直接拒绝而尴尬呢,现在突然听到李晨灿的转折,心里通畅起来——原来如此啊。
其实他也知道,《浪淘沙·北戴河》主要是气势比较像,而且在小说里,太祖也去过北戴河和朋友见面,但小说里太祖和朋友的见面并没有大肆渲染,只花了一点点时间,直接用《浪淘沙·北戴河》来作序,说实话,并没有那么应景。
“哦?为什么这么说?”吴砚田感兴趣地问了一句。
李晨灿说:“我刚刚大致浏览了一下您的这本历史小说,发现在北戴河的地方,几乎是一掠而过的,所以直接用这首词来作为开书序,好像不是特别贴切。而且,在《浪淘沙·北戴河》这首词里,我感觉气势实和您这本历史小说里的太祖的心态,也不是特别符合。”
的确,小说里的太祖,处在逐渐转变的过程中,还没有那种白浪滔天,萧瑟秋风换人间的远大志向。
“我认为,那个时候的太祖,身上更多还有一些书生意气。”李晨灿说。
吴砚田大点其头,李晨灿说得太对了!
太祖最开始的时候,还是被家庭按照士大夫来培养的,修身治国齐家平天下,热心国事,却总是唏嘘长叹,他是在十九岁大病一场之后,才有了铁腕手段,开始努力攀爬,自己练出精兵,接受李鸿章北洋遗产的……
在十九岁之前,他更多还是一个书生。
同时,吴砚田也在暗暗心惊——李晨灿看这本书才多久时间?他居然就把这样的事儿都给看出来了!
>> --