、生物学等专业的噩梦学科,也不是没道理的。
就连学历最高的苏采薇,此时都是在听天书一般。
没办法,化学……
化腐朽为神奇的学科。
她数学和计算机两个学位加起来都是不学化学的。
“可是二伯那边的路线,都还没解决多晶硅的纯度问题,他们现在研究的方法,最后出来的多晶硅只是太阳能级的,只能做光伏面板,没法制成单晶硅。”
目前多晶硅纯度不高的问题怎么解决……
很不巧,这才是云帝的专业所在。
他敢说,他是这个世界上此时最懂这玩意儿的人了,没有之一。
高纯度多晶硅,甚至单晶硅,华国不是没有。
相反,在林兰英先生和无数老一辈科学家的带领下,华国在1958年就成功生产出了单晶硅,而1962年华国第一根无位错单晶硅便拉制成功,这在世界上也是非常靠前的水平了。
最初的津门半导体、峨眉半导体、洛阳中硅、华山半导体也就是靠着这个发展起来的,在上世纪60年代的华国,生产厂家数量最多的时候高达20多家。
但是,这是服务于军工级产品的产线。
也因为种种原因,技术无法迭代,导致工艺始终停留在上世纪50年代,生产技术难度大、规模小、良品低、污染大、耗能大……
简单的一句话,就算面对几十万美刀的进口价格,都毫无成本优势。
于是在进入改开之后,除了军工体系外,国内硅厂有一个算一个,相继停产和转产。
到了世纪初,此项原材料,民用市场的国产率为0。
而卿云前世那个在国际上大杀四方,直接把50万美刀一吨的多晶硅干到6万华国币的硅产业,又是什么时候才兴起的呢?
太阳能级的多晶硅,便是此刻开始兴起,到2005年由施正荣、杨怀进等人给引爆,而电子工业级多晶硅,则要等到2010年之后,国内才因为技术突破才实现量产,2015年才实现规格达标。
从太阳能级到电子级,中间相隔了十二年。
为什么?
三个原因。
第一,太阳能级,太赚钱。
太阳能级和电子工业级,表面区别只在于纯度,可由于制备路线实现上有着天差地别的区别。
于是对设备的要求,就不是一个量级的。
但真正的原因并不在于工艺,而在于市场。
97年起,阿美莉卡的太阳能屋顶计划点燃了世界的光伏市场,这个市场又因为环保等理念的提倡,成指数级的持续增长,产品严重的供不应求。
生产简单的太阳能级多晶硅已经能够赚得盆满钵满,没有政策导向的情况下,民营资本自然缺乏向电子工业级转变的动力。
第二,太阳能级,太简单。
单晶硅的拉制,对技术人员的要求不低,甚至可以说非常高。
而国内的人才储备……在改开后那波关停潮里,可以说是>> --