之后的事儿,魏广德都没怎么管,大多都是王希烈在做主。
只不过,在他们被关在贡院的这段日子里,外界多少对这次宫里选定的主考、副主考还是多有非议。
过去宫里决定会试考官,可从未发生过这样的疏漏。
魏广德出任会试大总裁,其实外界早就猜测,只是没想到王希烈会成为副主考。
谭纶在衙门里听到消息的时候,也是大惊失色。
每轮科举,说起主考们积累功绩,收拢人脉的机会,可何尝又不是一次考验。
大明自嘉靖朝起,每次会试云集参考的考生接近万人,这次的会试报名者就超过八千,而录取虽未定,但按惯例一般也就是三百人,其难度可想而知。
能从会试中脱颖而出之人,若不是才智过人那就是大气运加身,否则再无其他。
这么多人参考,可想而知其中有多复杂,特别是考生的核对。
实际上,除了泄题和关节,冒名顶替也是科举舞弊的一种,只是这种方式到了会试这一关,一般都很难被发觉。
因为参与考试的人员众多,即便是同乡相熟考生,也很难确定考舍里的是不是自己熟悉的那个人。
毕竟进了考场,可就不能随便走动。
总之,大明朝廷因为对科举舞弊一直采取的是零容忍态度,对舞弊之人的处罚也是极严,倒是有些日子没有传出舞弊的案子了。
当然,没有案子并不代表没有舞弊。
实际上,真正的科举舞弊,大多是发生在院试和乡试这里。
毕竟,在乡野间,秀才和举人的身份还是很吃香的。
靠舞弊拿到举人身份的人,大多也不会再头铁的去赌会试,而是会仗着家财去吏部买个官做做。
要知道,会试可是在京城,稍有疏漏就会上达天听,到时候什么都晚了。
而且,会试因为是国家大考,所以会试的监察制度也是非常完善,可不是院试、乡试那么容易打通关节。
会试前两日,魏广德和王希烈就把所有监察考官叫到一起商议考生之事。
“各位都是进士出身,想来也知道朝廷对科举舞弊的态度。
善贷以前虽未主持过科举考试,可也是和诸公一样,一级一级考上来的,对于考场舞弊也多有耳闻。
到了会试这一关,重要程度甚至超过最后的殿试,那是不除名的,也显示出陛下对你我的信任。
国家抡才大典,还望诸公莫要掉以轻心,特别是考生的甄别。”
魏广德说道这里,看到众人都似乎欲言又止,他其实何尝不知道,现在大明朝没有照像技术,就是地方上对考生面貌进行描述,自然带来诸多不便。
又不可能像院试、乡试,叫上考生保人现场认人,只能根据礼部记录考生外貌和他们所写道关防进行简单甄别,监考们自然不敢拍着胸脯说自己是火眼金睛,不会让宵小逃过去。
考生都是排队过兵丁、差役的搜身,然后带着礼部手续从他们手里过去。
可那么短的时间里要放数千人进考场,自然不可能面面俱到,即便稍有怀疑,也不会因此就毁了考生的前程。<>> --