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二天起床后,杨军拖着疲惫的身子去餐厅。
看见马香秀愁眉苦脸的从外面回来,手里还拎着一个空面袋。
“大妈,粮食又涨价了。”
马香秀手里拿着面袋苦着脸向王玉英诉苦道。
“又涨价了?”
王玉英闻言,叹了一口气。
“涨价也要买啊,一家老少几十口子等着米下锅呢,不买哪能行啊。”
“可是涨的离谱,面粉和大米涨了五分,玉米面涨了三分,其他的粮食也都涨价了。”
马香秀手里攥着一沓钱和粮票,嘴里一个劲的数着粮食的价格。
“哎,自从口粮下调以后,这粮价是一天一个样。”
一家人在吃饭,闻言,也没什么反应。
毕竟,杨家不差钱,一直养尊处优惯了,缺了谁的嘴也不会缺他们一口吃的,他们根本就体会不到粮食的珍贵。
自从国家发布政策,大力支持二线建设,号召全国人民节衣缩食,筹集物资支援西北建设。
自1954年‘统购统销’后实行的居民‘凭证’供粮改为‘凭票’供应,凡是在京有正式户口每人按月发放粮票。
粮食定量依年龄大小,因人而异,从银耳出生的三斤、少儿六斤、儿童8斤……至成人21斤不等。
此外还依身份不同,指标各异,如在校大学生、机关干部、特殊工种……略有所增加。
其中面粉供应应占总定量的20%,大米占10%,其余供应粗粮、棒子面、白薯干、高粱面等杂粮。
像杨家这些人,基本上属于轻体力劳动者,每人每个月就有38斤粮食定量,其中细粮就有12.5斤,粗粮25.5斤。
至于杨军,除了工资高一点外,口粮也有200斤,在整个四九城也算是头一等了。
其实按照杨军和伊秋水的待遇,养活一家人是没问题的,但是他不能光顾着自己家,还要照顾跟着他们家吃饭的其他人。
比如苦荷母女、孙招财夫妻、赵菊花等等。
杨安国和杨安国他们不用担心,他们本就是干部,工资和口粮都多,养活一家人是不成问题的,至于其他人,虽然都有正式的工作,但是工资待遇低,口粮又降了那么多,日子自己过得比较苦一点。
就那孙招财来说吧,要不是每个月杨军接济他,就凭他那点工资还不够塞牙缝的。
“香秀啊,暂时不要去买了,回头我让石头送点过来就是了。”杨军道。
“哥,对不起,您这么忙,还要操心家里的事,我……太失职了。”
马香秀眼睛红红的,一副做错事的样子。
杨军叹息道:“不怪你,要怪就只能怪家里没个能顶事的女人。”
说完,瞟了一眼伊秋水。
伊秋水眼皮子翻了一下,装作没听见的样子继续哄着怀里的孩子。
“你在这内涵谁呢?”
说话的是王玉英。
只见她一脸不高兴的蹬着杨军,那副表情大有把人吃了的架势。
“妈,你……乱接什么话呢。”
杨军一头黑线。
你又不是听不出来说伊秋水的,您平时不是怪她不管家里事吗,怎么我一教训她,您就蹦出来了?
“少说那些风凉话,现在当家的人是我,不是你媳妇,有什么不痛快的,回自己院子里说去。”
王玉英还是很给伊秋水这个儿媳妇的面子的,没有当着这么多人的面数落她,反而让伊秋水有一种感激的情绪。
“哼!”
伊秋水冲杨军不满地做了一个搞怪的表情。
“好吧,好吧,您就惯着她吧。”
杨军无奈地表示投降,他怕再说下去,这娘俩会联合起来怼他。
“我愿意惯着,你管得着吗?”王玉英道。
“是,您就惯着吧,将来您老了,管不动了,看她怎么办。”
“那就交给儿媳妇管呗,你以为多大点事?”
杨军闻言,摆摆手不再说话。
他表示彻底的被王玉英打败了。
他有点羡慕伊秋水了,这娘们从小到底就没受过委屈。
没出嫁之前在家有父母宠着,出嫁后有老公宠着,老了之后,有儿子宠着,一辈子养尊处优,十指不沾阳春水,过着一辈子的少奶奶生活。
哎,真是气死人了。
“谢谢妈。”
伊秋水道了一声谢,然后再次冲杨军扮了一个鬼脸。
王玉英微微叹息一口气。
虽然嘴上没说出来,但是心里还是颇有微词的。
……
又是一天忙碌的工作。
晚上,下班回家的时候,发现自己家里挤满了人。
“干爹。”
石头带着他媳妇蔡晓婉向他走来。
经过几年的历练,石头逐渐成熟起来,整个人看上去非常沉稳,他的媳妇蔡晓婉跟在他身后,看她微微发胖的身材,似乎已经有了身孕。
“干爹。”蔡晓婉红着脸叫了一声。
他们虽然是名义上的父子,但是平时并不在一起>> --