江浩然(原身),都因为搭上了这趟顺风车,立刻摇身一变,成为了一名军官!
唯一令人遗憾的是,全员提拔之后,524团1营绝大部分官兵的编制都被打散,并重新规划到了其它集团军的名下。
其实也难怪,作为国党部队中最为精锐的三个德械师之一,国民革命军第88师可谓是中的王牌部队,绝对属于精锐中的精锐。
像这样的一支队伍,除非遭遇战斗减员,急需补充人员,否则,几乎不可能招收新兵,也正因为如此,在524团1营之中,新兵远比军官要来得稀罕,就连上等兵都少得可怜,绝大多数都是久经阵仗的士官老兵。
这也意味着,如果这些士兵人人都能连升三级,那么整个一营,将有超过9成的战士会成为军官!
好在整个一营也就400余人,且晋升的绝大多数又只是底层军官,否则校长大笔一挥时,恐怕不会这么爽快。
但饶是如此,一下子多出300多名军官,别说一个小小的524团消化不了,就是整个262旅、甚至整个88师,想要在短时间内完全消化、全部安排到位,也不是一件易事。
要知道,军队军衔混乱的状况,可谓是由来已久,即使国民政府几次对军衔进行了修订,也没能真正扭转这种局面,衔高职低的情况依旧普遍存在。
当然,这种情况在足够精锐的88师中虽还算不上严重,但也并未真正绝迹,所以,524团一营这些新近提拔出来的军官,想要全部留在88师是不可能的了。
而此时又恰逢36师和87师这两个与88师并称
三大王牌的德械师在淞沪会战中损失惨重,故而,这批新晋军官超过九成,都被补充进了这两个德械师当中。
不得不提的是,在原时空中,88师在淞沪会战中同样损失惨重,但在这个时空,因为参战时间较晚,该师损失较轻,成了三大德械师中保存最完好的一支部队。
在此背景下,江浩然、陆剑锋,以及原524团的170多名军官纷纷被划归至第78集团军第36师辖下,陆剑锋和江浩然两人运气不错,被分在了同一个连队,并同在三排担任正副排长。
随着淞沪抗战正式宣告失败,两人跟随部队撤往了苏州。
1937年12月,第78集团军参加了金陵保卫战,担任红山、幕府山、下关、挹江门的一线防御任务,金陵外围阵地失守后,第78集团军紧接着又肩负起掩护长官公署及直属部队撤退的任务。
值此之际,金陵卫戍司令唐森智下令各部退入复廓阵地,但为了防止各部提前逃脱,他紧接着下令:「各军所得船只,一律缴交运输司令部保管,不准私自扣留,着派七十八军军长宋希廉负责指挥。沿江宪、警严禁部队散兵私自乘船渡江,违者即行拘捕严办。倘敢抗拒,以武力制止。」
这道命令原本没有任何问题,但前提是要能够山下一心,死守金陵才行。
然而,金陵战事每况愈下,9日,日军逼近金陵城墙,两军在光华门、雨花台、紫金山、中山门等处激战,光华门几度被突破。
日军华中方面军司令官松井石根限令金陵卫戍司令唐森智在10日午前交出金陵城,遭到唐的坚决拒绝。12月11日,松井石根下令总攻。
12月12日上午,日军猛攻雨花台和中华门一带,有小股日军突入城内,金陵形势愈加危急。
随着战局急转而下,为了避免军队溃散,中午12时,唐森智再次下令给宋希廉:「下关通浦口为我军后方,唯一交通路,该军应竭力维持秩序,禁止散兵游勇糜集。」
中午1时,唐森智又通过电话命令宋希廉,宣布下关戒严,禁止一切行动。
但实际上,唐森智早在11日晚,就接到了最高统帅的明示:「如情势不能久持时,可相机撤退,以图整理而期反攻「。
如果当晚唐森智立即会同卫戍司令部,对金陵一旦陷落后该如何有序地组织撤退等善后事宜认真考虑筹划,那或许还有一丝可能避免发生在历史上的惨剧再度上演。
可唐森智连夜开会研究,最终却只是初步作出12日撤退的决定。
但就在第二天他又得了最高统帅的最新明示:「经此激战后,若敌不敢猛攻,则只要我城中无恙,我军仍以在京持久坚守为要。当不惜任何牺牲,以提高我国家与军队之地位与声誉,亦惟我革命转败为胜唯一之枢纽。」
虽说身为最高统帅,在是战是撤、决定命运的关键时刻,发出如此前后矛盾、模棱两可的指令,会让下级感到无所适从,但有一说一,这并影响唐森智未雨绸缪,提前作出完善的撤退部署。
可唐森智直至日军攻破了中华门,城中秩序开始陷于混乱,金陵失陷已成定局,战局难以挽回了,这才决定在当夜撤退。
遇事不决乃是兵家大忌,在唐森智举棋不定时,又是几个小时过去,直到17时他才召集师长以上将领开会,布置撤退行动。
但撤退>> --