打仗了,又得募兵,又得给老百姓加税,老百姓更活不下去了,老百姓又要起义成了一个无解的死循环了。<br><br>一旦,明朝走入这个死循环,那明朝势必会走入一个农民起义的汪洋噩梦。<br><br>那大明距离灭亡也就不远了。<br><br>甚至,从某种角度也可以这说,募兵製是压垮大明的第一颗稻草。<br><br>曆史上,在万曆叁大征时期,募兵已经是明军的主力了,粮饷开支已经占了当时大明年度总赋税的一半了。<br><br>粮饷开支这大,朝廷还有多少钱造兵器,还有多少钱给官员发俸禄,还有多少钱修河工,还有多少钱赈济百姓,还有多少钱发展经济?!<br><br>光农民起义就已经让大明重伤了,当黑山白水间的劲敌向帝国发起冲锋时,帝国的灭亡就成必然了。<br><br>如此看来,说募兵製是压垮大明的第一根稻草也不无道理和依据。<br><br>可是,如今江南倭患如此严重,不募兵又不行。<br><br>这可如何是好?<br><br>如何既募兵,又少给朝廷增加粮饷负担呢。<br><br>朱平安皱着眉头,沉思了良久,怎也想不到一个两全其美的答桉。<br><br>「这该怎做呢?」朱平安自言自语,在宣纸上写了「卫所」和「募兵」还有「粮饷」叁个词语,一遍又一遍的看着这叁个词语,沉思了起来。<br><br>一遍又一遍<br><br>一遍又一遍<br><br>忽地,<br><br>第二千零七章再请募兵.<br><br>一道灵光闪过了朱平安的脑海,朱平安连忙拿笔在宣纸上记了下来,在「募兵」和「卫所」两个词语上画了一条线,将它们连了起来。<br><br>既然卫所不堪,必须要募兵,那为何不根据募兵的数量,来相应减少卫所军户呢,反正卫所现在又不堪一用,将他们由军户转化为普通百姓,将一部分屯田转化为普通农田,让这些军户转民户来耕种这些土地,缴纳的赋税来弥补募兵的粮饷。<br><br>虽然,现在卫所製度下,军户也要纳粮,比例甚至达到一半之多,但是由于卫所的腐败,军户纳的粮大都进入到军官的口袋了,军户也成了卫所军官的奴隶。<br><br>还不如朝廷下令,直接将相应的军户转为民户呢,省的他们被卫所军官盘剥。<>> --