荐范仲淹,赵祯能不意外吗?
陈执中也是没办法,放眼大宋文臣,在他看来,有能力在这个特殊时期力挽狂澜的,无外乎三人:范仲淹、杜衍,再加上一个后起之秀文彦博。
但是,这三人中,杜衍七十一岁高龄,在观澜书院开讲授业已是极限,让他担起这么重的担子,杜衍吃不消。
而文彦博能力超群不假,但这位小相公还没到独撑东府的时候,大宋的宰相太过激进并不是什么好事。
所以,算来算去,也只能范仲淹这种沉稳,又不失果断的治世之臣可用了。
陈执中算是临走办了一件好事,这个时候什么政见之争都得放到一边,朝廷的首务是赈灾治河,让这次大灾的损失降到最低,不至于伤筋动骨。
但是,这话不能赵祯来提啊!于是,陈执中好人做到底,临走之前,上了一本推举范仲淹为相。
这下,朝臣们就更看不懂了,陈执中要干什么?这话他也敢提?
他不但敢,而且还成了,政事堂的几位相公竟无一人反比!
除了陈执中;宋庠上本附议;文彦博欢天喜地等着‘老师的老师’上位;庞籍本来就和范仲淹一伙儿的,当然乐见其成。
吴育和宋庠是知交好友,向来跟着宋庠走;明镐现在一心想回家养老,根本不关心谁打座东府。就连言官之中一向反对范仲淹回朝的王拱辰也哑火了。
大伙这才恍然大悟,不知不觉间,‘庆历党人’已经强悍如斯!
再反观当年反对庆历新政的旧臣,朝中还有几人?
夏竦老矣,章得象在家里等死,贾昌朝外放,陈执中、宋庠反,而吴育、王拱辰都成了哑巴!
赵祯一看没人反对自然十分满意,其实大伙也都知道,这时候,也就范仲淹回朝,才能够力挽狂澜。
于是,赵祯立刻下旨,明镐升昭文馆大学士,范仲淹出任同中书门下同章事,兼任枢密使。
一看就明白,明镐身体不行了,出任内相就是个摆设,范希文现在独揽东西两府大权。
真正的登峰造极!
当范仲淹拿到宫中旨意的时候,呆愣了良久亦不能平静。
>> --