与会的领导班子成员面面相觑,大家都知道方翰民是二车间基层班组临时工,这还用说吗?难道因为这个,就要为方翰民做点什么?老袁究竟想表达什么意思?
会场寂静无声,同事们的沉默,就是对老袁的回应,看来,他提出这件事显然不合时宜,但老袁并不打算就此罢休,“从专业的角度考虑,大家认为方翰民算不算是个人才?”
对于这个问题,其他人可以不回答,但生产副厂长老王和总工程师老夏不能继续保持沉默,因为他俩是班子里的技术专家,如果回避这个问题,就是不配合袁厂长的工作。
老王清了清嗓子,“对人才的定义不是有一套标准吗?比如学历、从业经历和技术成果等等,按照这套标准来衡量,方翰民有什么学历、资历和技术成果吗?”
“是啊,按照衡量标准,这位方翰民哪一条也够不上呀!”夏总附和道。
袁厂长点了点头,“如果按照人才标准衡量,方翰民同志只是个高中毕业的临时工,要学历没学历,要资历没资历,但技术成果呢?应不应该算一条?”
“技术成果?他哪来的技术成果?”老王对这个问题似乎很敏感。
“二车间的多项工艺改造和技术革新,还有上次的废水处理项目,都有方翰民同志的贡献呀!”
“袁厂长,我要解释一下,所谓技术成果,必须是经过上级权威机构鉴定的技术,才能称其为成果,你说的这些工作,没有一项经权威机构鉴定过,所以不能叫成果。”总工程师老夏适时更正。
老袁本身就是五十年代末毕业的大学生,作为老资格的工程技术人员,他岂能不知人才标准和技术成果的定义?之所以提出这两个问题,就是想试探班子成员对方翰民的态度。
其他成员没有说话,他们的态度不得而知,从生产副厂长老王和总工程师老夏的态度不难看出,方翰民在他们心目中,还是那个身份低微的临时工,想让他们主动解决方翰民的身份地位问题,可能性几乎为零。
袁厂长意识到,人事科长老薛的担忧不无道理,如果不把方翰民的问题重视起来,说不定哪天被外单位挖走了,在座这些领导还浑然不知,当然,在他们眼里,方翰民也无足轻重,但给红星制药厂造成的损失,却是不可估量的。
从现在面临的>> --