购、收购,已经占据了世界商业火箭发射的七成市场份额,并且在火箭发动机和返回技术上又向前迈进了一步,开始可以实质性的探讨去火星载人飞行的可能性。
但是想往前迈出这一步,仅仅靠银河集团和商业火箭公司的力量还不太够,不是说不可能,是比较慢。假如可以联合更多同行来一起研发、互补有无,进度就会快很多,成功的可能性也会大很多。
这次洪常青又做了一件让几乎所有人都目瞪口呆的事儿,他宣布商业火箭公司的所有核心技术都可以向合作伙伴共享,前提是必须共享,而不是单方面的索取。
这个提议太具有诱惑力了,也让各国政府看到了提高本国航空航天能力的大好时机。
商业火箭公司之所以能霸占多一半的商业发射合同,杀手锏就是它所掌握的火箭发动机、燃料和多次返回技术。假如这些技术都能共享出来,所有具备运载火箭制造能力的国家和公司都将是受益者。
换句话讲,就是商业火箭公司用它的自身技术,把整个人类的航空航天技术都拉高了一层,代价只是各家有钱出钱、有人出人、有力出力,共同完成人类史上第一次登陆火星的壮举。
不管从任何一个角度讲这都不是一件坏事儿,也都不太吃亏,唯一一个亏损者就是银河集团和商业火箭公司。
至于说银河集团为什么要这么做,人们已经提不起兴趣琢磨这个问题了。自从这家公司由一个三岁小孩接手以来,类似的事情几乎每年都会发生至少一次。它总是能想在别人之前、做在别人之前,就好像它天生就有一双远视眼,比任何人都看得远、看得清。
也正是银河集团的这种先见之明,才让它在十年间像滚雪球一样越滚越大。旗下的子公司数量从最开始的十几个迅速壮大成几十个、上百个、几百个,几乎涵盖了世界上现有的所有行业。
不敢说每个进入银河集团旗下的子公司都能盈利,但绝大多数都能突发性的闪那么几次光,每闪一次就会狠捞一笔。
这种现象在最初的几年时间里并不为大家所关注,也没人会注意到这些子公司和银河集团之间的必然关系。它们之间的关系也极端复杂,想完全查清楚,只能从理论上讲可以,实际上没有任何一个机构具备这样的人力和财力。
而银河公司更是低调,总部十年如一日缩在尔湾市的一幢三层小楼里,除了周围的院子大一些之外,谁也意识不到这里居然趴着一头怪兽。
>> --