;郭子仪不信这些有的没的,但已经了解薛白的心意。<br><br>他当然没有权力作主让薛白到范阳主事,但却能够把继续进兵,稳定范阳、攻克平卢的职责交给薛白。<br><br>薛白也担得起,毕竟降将田承嗣就是被他打败并招降的。<br><br>作为交换,薛白会把史思明交给郭子仪,相当于放弃了回长安献俘出风头的机会。<br><br>若照此发展,郭子仪便可早于薛白返回长安,辅佐圣人;而薛白或许可在范阳建立势力,之所以说是“或许”,因为此事更难,需要更多时间。<br><br>一时之间,郭子仪也不能预判出怎么做才能更好地扼制薛白,犹豫着,沉默不语。<br><br>薛白仿佛能看出他的心思,想了想,道:“郭司徒若是在想着如何制衡我,何不想想如何做对社稷更好。若依今日所言,我当能稳定北方,为大唐免除祸患。”<br><br>这句话,算是为这场谈话一锤定音了。<br><br>次日,薛崭得知了要把史思明交给郭子仪,押往长安献俘一事,不免有些不甘。<br><br>“阿兄,他们这不是抢功吗?”<br><br>“不是。”<br><br>薛白拍了拍薛崭的肩,道:“放心吧,你冒死擒下史思明很有用,换来了最实质的权力,且没人能抹杀掉我们的功劳。”<br><br>薛崭大喜,咧嘴一笑,道:“我的伤很快就好了,也能随阿兄北上吗?”<br><br>“嗯,我们去趟范阳。”<br><br>薛白转头北望,意识到在这一辈子自己还未去过北方。<br><br>……<br><br>数日之后,薛白率领着万余人抵达了范阳。<br><br>在安禄山、史思明之后,又一个有着帝王之志的人来到了这里。<br><br>他立马于桑干河边,看着河水奔流而去,仿佛流到了数百年后的永定河。<br><br>抬起头,熟悉的燕京城在时光中斑驳,显得无比的陌生。<br><br>~~<br><br>囚车上的史思明抬起了头,远远望向了长安城雄伟的城墙。<br><br>记忆在脑海中斑驳,他不由想到了很多年前的旧事。<br><br>大概有十数年的漫长岁月了,是天宝元年,他随安禄山入朝觐见,彼时的圣人十分赏识他的将才,赐座,并与他畅谈许久。<br><br>“史卿年岁几何了?”<br><br>“臣四十矣。”<br><br>“史卿显贵之日在往后。”<br><br>圣人这般勉励了他,便赐名“思明”。<br><br>可到了如今,他还没想明白,自己只是志在天下,有错吗?<br><br>史思明想到这里,转过头,向旁边的士卒道:“我想拜见圣人。”<br><br>没人理会他。<br><br>“圣人若不见我,早晚要失位于薛氏。”史思明这般吓唬着李琮,还在为他的前程性命做最后的努力。<br><br>此时此刻,李琮正在城郊,亲自迎接郭子仪、李光弼。<br><br>平定安史之乱,这种勘乱定兴的赫赫战功足以让他直追先圣,成为兴复大唐的明君,当然值得狂喜。<br><br>最初闻讯时,李琮正在与窦文扬议论国事,竟是激动地握住了窦文扬的手,痛哭流涕,不知所言。<br><br>“这些功劳若真的全是朕立下的就好了啊!”到最后,他还是失态了,说了这种极不该说的话。<br><br>窦文扬作为亲近宦官,早就知道圣人的水平,听了也不惊讶,反以有些严厉的语气道:“陛下岂可如此妄自菲薄,谁人不是陛下的臣民?谁人立下的功劳不是陛下的?!”<br><br>“是朕失言了。”李琮抹着泪,喜极而泣道:“朕失言了,所幸有你提醒。”<br><br>“奴婢知陛下是虑雍王之祸,却也不可长他的威风,灭自己的志气。此番大胜,是全军将士的功劳,绝不在他一人。”<br><br>李琮万事还倚仗窦文扬在外为他奔走,权力决定地位,在窦文扬面前说话也是软声软语,与那满脸狰狞的伤疤形成了鲜明的对比。<br><br>之后,各地消息传来,满朝都为平定叛乱而欢欣鼓舞的同时,几乎所有的官员都请求朝廷尽快偃兵歇整。<br><br>理由很简单,国库没钱了。<br><br>捷报传来的第二天,李琮就下旨能招抚叛军就招抚,各路元帅尽快罢兵。<br><br>待河北的联名奏章送到,提出要让薛白暂时镇守范阳,李琮就吃了一惊,第一反应是“如何能养虎为患?!”<br><br>可窦文扬分析了奏章,还是从中看出了端倪,道:“陛下,这并非坏事,折子里说的让‘雍王暂镇’,并非是出任范阳节度使,而是临时留一路兵马稳住时局,‘待朝廷另择大臣’,可见范阳节度使的人选还是掌握在朝廷手里。”<br><br>李琮问道:“掌握得了吗?”<br><br>“雍王注定不可能在范阳多待。”窦文扬道,“奴婢就有一计,随时可召他回朝。”<br><br>“真的?”<br><br>窦文扬笑着点头说了,又道:“如此,雍王短时间留在范阳并不能割据一方。朝廷又可以在这最关键的时刻削弱他的声望与权柄。”<br><br>李琮惊喜,方知竟还有这般好事,遂猜想,郭子仪是支持他的。<br><br>因霍仙良死在军中,窦文扬很厌恶郭>> --