这里屯兵可以说是能攻能守,还可以把朝廷的兵马引出京关,虚弱对方的优势,加强自己的优势。
用上一世的话说,就是把对方弄到自己的主场上来。
李天顺也不担心武三司不来,毕竟朝廷现在处于劣势,多托上一日朝廷的人心就恐慌一日,而自己却可以稳步的治理地盘,多准备一日胜算就多一分。
果然不出李天顺所料,在朝廷各道兵马都到齐后,为了尽快消灭自己这个隐患,天后命武三司率军出京关。
以步步为营的战术向前推进,寻求与自己进行最后决战。
但就算这些事是按李天顺的设想来的,但他面临的形势依旧严峻。
对面是武三司的几十万大军,自己这边只有两万步兵部队,五千骑兵部队和两千炮兵部队。
加上十万民兵,总兵力也不及朝廷兵马的一半,且这些民兵没有装备热兵器,还拿着缴获来的冷兵器,训练也不及朝廷兵马多。
后勤方面,朝廷集结了几乎全部州道之力,对武三司的军队进行补给,李天顺则发动了近十万民夫作为后勤力量。
也就是说,自己将以近三万的正规部队。十万战斗力不强的民兵,对抗朝廷的三十万大军。
又据情报得知,朝廷的兵马经过一次又一次的失败后,变得更加谨慎。
他们不会主动发起大规模进攻,采取的是步步为营蚕食的战术,一点一点向驼谷关推进。
更让人头疼的是,武三司也学会了自己挖战壕的本事。
这种做法虽然推进速度慢,却使火枪火炮很难发挥威力。
李天顺又不敢于其硬碰硬,毕竟自己的兵太少,打不起这种消耗战。
就这样用了不到一个半月的时间,朝廷的兵马竟推进到了驼谷关下。
好在驼谷关外险峰林立,没有了平坦之地,朝廷兵马在这里挖不了战壕,加上自己在山峰上设置了一些火力点。
上面的火炮和步兵居高临下可以打击官军,这样就使朝廷兵马放弃了挖战壕,骑兵也失去了机动性。
因为地形狭窄,留那么多官兵也没用,也为>> --