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宫里他是个人模人样的亲王,只要把他放出宫去,那立马就变成京中小霸王。
李世民可能是上了年纪的缘故,对孩子的要求也没那么高了,想着他早晚要到封地上去,就尽可能的多宠着他点,管的也不那么严了。
倒是李恪比他爹盯得都紧,逮着李愔犯错,他就亲自上手了,不顾头不顾脸的一顿打,李愔动不动就来李世民这儿告状“又被亲哥踢了”。
李恪每揍李愔一顿之后,都会来李世民这儿替他开脱一通,念在他被揍了一顿,也就不会再惩处他了。
“好,那你有什么想说的就说吧。”李世民也不主动猜他要说什么,就笑呵呵地看着他。
李恪还真不是来替李愔说情的,这两天李愔也没惹什么祸,至少没让李恪抓到他犯错。
“阿爷,今年的科考,我不想做主考官。”
李恪开门见山地说起了正事:“我看好了两个学子,他们跟我私交不错,到时候要是录用他们,恐怕被人说我循私,不录用他们,岂不可惜了他们的好才华?”
科举那是鲤鱼跃龙门,比千军万马过独木桥的淘汰率还要高,哪个学子不想中举?
朝为田舍郎、暮登天子堂,这是多少读书人的梦想?一到科考的时候,京中真是才子云集,每个人都想尽办法的要展示一下羽毛。
谁都想引起上面大人物的注意,这样在科场上就比别人的机会要多上一点,所以很多人到了京城就开始挨家的给当官的送礼,想尽办法去走各种各样的门路。
能走进官员家门的毕竟是少数,所以多数的人要另辟蹊径,就经常聚在一起搞搞诗文会一类的活动,邀请社会上的名流来一起参加。
李恪就是在诗文会上结识了这两个人,两个人都是进京来参加科考的,他们的文章做得好,一时才名大盛。
李世民本想劝他一句“内举不避亲、外举不避仇”,转念一想他现在年纪还小,让他来主持科>> --