。”善望喝了两口主宫医院职工餐里的廉价红酒,说道,“是胡吉尔老师所在的教会资助我来法国留学的,当然我也接受了黄宽老师的建议,想了很久才动身。”
卡维这才知道胡吉尔为什么愿意推荐他上手术台了,这位确实是当时国内一等一的学生。
不过那个叫黄宽的卡维对这个名字有些熟悉:“黄宽?也是中国人?”
“对,是几年前去英国留学的中国医生,师从爱尔兰产科教授辛普森。”善望说道,“他学成回国后还开了家诊所,挽救了许多人的生命,他的医术真的非常厉害!”
“真是了不起。”卡维这才想起这位中国现代医学第一人,“说到辛普森医生,我对他倒是有些了解,是李斯特医生的死对头。”
“死对头?”
“哈哈,是关于手术前消毒,他反对消毒用太刺激的液体,更倾向于清水。”卡维说了李斯特和自己所倡导的石炭酸和酒精消毒,“既然是我的手术,一切都需要听我安排。我的手术必须做到彻底消毒,这样才能将术后切口溃烂的几率降到最低。”
“老师等下。”善望的法语并不好,这段话不太好懂,拿出了纸笔,“我法语不太好,能不能把刚才那些话写下来?”
“你会不会英语?”
“英语?英语我会!”善望就像听到了亲切的家乡话,兴奋地说道,“当初黄宽老师经常教我,他带回来的解剖书里也都是英语。”
“那好,我们就用英语交流。”卡维笑着说道,“其实我法语也不算多好。”
剖宫产手术时间在下午两点,不同于昨晚的开颅术,剧场门口围满了记者,有些甚至还扛了带脚架的照相机,希望弥补两天前没能在火车站留下照片的遗憾。
对于他们而言,谁能抢在别人之前拿到第一手资料就算完成任务,如果能得到采访那就更好了。
事实上采访主刀医生的机会并不多,像塞迪约之类的教授级人物虽然操作时还带了半表演的兴致。但面对外人,他们已经褪去了“手术即是取悦观众”的低级趣味。
所以巴黎人也渐渐习惯了失去这一娱乐活动的生活方式。
但在离手术剧场离开大众视野若干年后的今天,突然又有一小撮人被选中作为“特邀嘉宾”进入了剧场内,这让大多数被拦在大门外的记者们破防了。
他们并不是羡慕对方能进剧场,而是羡慕他们能第一时间拿到手术结果,第一时间见到卡维本人,甚至能第一时间能见到他的手术操作、能和他合影,甚至于做特约采访.工作上的落后让他们抓狂。
门卫就拦在门口,一夫当关的架势:“等着吧,手术结束会和你们说的。”
“我们要进去!为什么他们可以,我们不可以?”
“又不是我能决定的。”门卫见他们越来越激动,从小亭子里拿出了警戒用的木棍,“有问题等结束之后找做手术的医生,别来找我。如果你们想硬闯,那不好意思,别怪我动粗!”
(本章完)>> --