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啥玩意?天和!袁总督,你这么想很让朕失望啊!如果朕真是上天派下来的,那就该把全世界都交给朕管理,何必再分成几十几百个国家,由不同的皇帝、国王分管呢?
这么做和你我刚刚商议的办法如出一辙,最终的结果除了让皇帝和国王互相打架、老百姓生灵涂炭之外,没有半点益处。
你身为大明臣子,每日所想必是如何让大明百姓吃饱穿暖,否则就是渎职。朕是大明皇帝,不是全天下的皇帝,就算想为全天下人操心也要等被他们承认之时才可以。
现在朕唯一的工作就是想办法让大明百姓吃喝不愁,让大明边疆不受外族威胁。至于说它国百姓,在朕眼中与牛羊无异,除了杀了吃肉就是套上缰绳干活。
伱的海军就是来帮朕去它国杀人抢地盘的,那么朕要问你了,以后是要心怀全天下,还是为了大明百姓杀遍全天下呢?”
如果是别人来问,包括李贽和袁应泰,洪涛都不会直言相告心中所想。他们的世界观、价值观、人生观与自己完全不同,可以部分认同,遇到太冲突的观念依旧无法更改。
但像王安、王承恩,包括袁可立则不同,他们也有原本的三观,却不是非常牢固,比较容易受到外界影响而发生改变。
尤其是袁可立,可能是由于工作的关系,他比王安和王承恩的变化更大,几年间已经完全脱离了明代士人的思维定式,从一个理想主义者大踏步的向着实用主义进发。
到底该不该呢?洪涛也不知道,但他知道每多一个袁可立自己就能轻松一分,距离目标也更进一步。所以先别管对不对了,上吧,干了再说。
“与全天下为敌?”
和洪涛预估的一样,袁可立并没被这番离经叛道的说法吓住,而是更加关注可行性。道义上的正确并不能为百姓带来更多实惠,这是他多年总结的答案。<>> --