伴随着徐川丢到arxiv上的两篇论文,关于kl-66材料的讨论再度在网络上掀起了浪潮。
不过这差不多已经是最后的回光返照了。
毕竟kl-66的磁悬浮机理已经做出来对应的解释,除非后续有研究团队能在复刻出来的kl-66材料上观测到迈斯纳效应,否则基本不可能再出现转折了。
而在接下来的几天时间中,各国各科研团队公布出来的复刻结果,也算是全面证实lk-66并非超导体。
甚至就连南韩自己的科研机构,南韩超导和低温学会都公开发布了‘尚未有任何结果证实kl-66材料具有超导性’的消息。
尽管很遗憾未能在材料领域找到一条全新的道路,但对于室温超导领域来说,这也已经不是第一次出现这种类似的消息了。
徐川没在意外界的消息转折,这会他已经回到了南大,正在自己的办公室中做着推导与研究。
虽然经过计算和复刻实验,已经确认kl-66并非室温超导体,但他在上面的研究,也并非是浪费时间。
相反,在这种抗磁性的材料上,他发现了一种新奇的原子掺杂结构。
反转不对称的cu原子自旋轨道耦合对材料能带结构和电子性质产生了重大的影响,其核心在于费米弧状态电子的两个分支连接轴打破了反转对称性。
进而导致狄拉克锥分裂为两个具有相反手性的weyl节点,从而导致非平凡的量子现象。
这是kl-66材料出现强抗磁性甚至能漂浮在强磁场中的核心机理。
也是一种物理学界、材料学界从未发现过的现象。
他探索的,也正是这种现象背后的秘密。
“教授,你回来了。”
办公室中,蔡鹏走了进来,一眼就看到了端坐在办公桌后面的徐川,惊喜的喊了一声。
若是在β乎上开一个提问:“导师是诺贝尔奖得主级别的顶级大牛是种什么样的体验?”
他蔡鹏绝对有资格回答!
首先可以肯定的是,跟着一位这样的顶级大牛学习,好肯定是好的。
然而很多时候让人绝望的是,这种级别的导师大部分的时间基本都不在办公室中,要么在参与国家级项目,要么则在忙自己的东西。
就像他,跟着自家导师两年多的时间,见过导师的面,简直可以说是屈指可数。
对于学生而言,绝大部分时候都像个留守儿童一样,学习什么的全靠自觉或者说去找找师兄师姐。
如果你遇到的导师,对于毕业的要求还高的话,那就更惨了。
好在他还有一位大师兄,谷炳虽然已经毕业离开,但还是在南大当数学教授的。
遇到了一些问题,他还能找这位大师兄求救。
只不过相对来说,他学的是微分方程,而谷炳学的代数拓扑和解析几何。很多时候没法指导他。
这种情况,他能做的,也只有通过威信或者邮箱将问题发给徐川了。
&nb>> --