及衣布之纹。因名避难石。师忆五祖怀会止藏之嘱。遂行隐于二邑焉。
僧法海。韶州曲江人也。初参祖师。问曰。即心即佛。愿垂指谕。师曰。前念不生即心。后念不灭即佛。成一切相即心。离一切相即佛。吾若具说。穷劫不尽。听吾偈曰。
即心名慧即佛乃定慧等持
意中清净悟此法门由汝习性
用本无生双修是正
法海言下大悟。以偈赞曰
即心元是佛不悟而自屈
我知定慧因双修离诸物
僧法达。洪州人。七岁出家。常诵法华经。来礼祖师。头不至地。师诃曰。礼不投地。何如不礼。汝心中必有一物。蕴习何事耶。曰。念法华经已集三千部。师曰。汝若念至万步。得其经意。不以为胜。则与吾偕行。汝今负此事也。都不知过。听吾偈曰。
礼本折慢幢头奚不至地
有我罪即生亡功礼无比
师又曰。汝名什么。曰。法达。师曰。汝名法达。何曾达法。复说偈曰。
汝今名法达勤诵未休歇
空诵但循声明心号菩萨
汝今有缘故吾今为汝说
但信佛无言莲华从口发
达闻偈。悔谢曰。而今而后。复谦恭一切。弟子诵法华经。未解经义。心常有疑。和尚智慧广大。愿略说经中义理。师曰。法达。法即甚达。汝心不达。经本无疑。汝心自疑。汝念此经。以何为宗。答曰。学人根性闇钝。从来但依文诵念。岂知宗趣。师曰。吾不识文字。汝试取经诵一遍。吾当为汝解说。法达即高声念经。至譬喻品。师曰。止。此经原来以因缘出世为宗。纵说多种譬喻。亦无越于此。何者因缘。经云。诸佛世尊。唯以一大事因缘出现于世。一大事者。佛之知见也。世人外迷着相。内迷着空。若能于相离相。于空离空。即是内外不迷。若悟此法。一念心开。是为开佛知见。佛。犹觉也。分为四门。开觉知见。示觉知见。悟觉知见。入觉知见。若闻开示。便能悟入。即觉知见。本来真性而得出现。汝慎勿错解经意。见他道。开示悟入。自是佛之知见。我辈无分。若作此解。乃是谤经毁佛也。彼既是佛。已具知见。何用更开。汝今当信。佛知见者。只汝自心。更无别佛。盖为一切众生。自蔽光明。贪爱尘境。外缘内扰。甘受驱驰。便劳世尊。从三昧起。种种苦口。劝令寝息。莫向外求与佛无二。故云。开佛知见。吾亦劝一切人。于自心中。常开佛之知见。世人心邪。愚迷造罪。口善心恶。贪嗔嫉妒。谄佞我慢。侵人害物。自开众生知见。若能正心。常生智慧。观照自心。止恶行善。是自开佛之知见。汝须念念开佛知见。勿开众生知见。开佛知见。即是出世。开众生知见。即是世间。汝若但劳执念。以为功课者。何异牦牛爱尾。答曰。若然者。但得解义。不劳诵经耶。师曰。经有何过。岂障汝念。只为迷悟在人。损益由己。口诵心行。即是转经。口诵心不行。即是被经转。听吾偈曰。
心迷法华转心悟转法华
诵经久不明与义作仇家
无念念即正有念念成邪
有无俱不计长御白牛车
达闻偈。不觉悲泣。言下大悟。而告师曰。法达从昔已来。实未曾转法华。乃被法华转。再启曰。经云。诸大声闻乃至菩萨。皆尽思共度量。不能测佛智。今令凡夫但悟自心。便名佛之知见。自非上根。未免疑谤。又经说三车。羊鹿牛车与白牛之车。如何区别。愿和尚再垂开示。师曰。经意分明。汝自迷背。诸三乘人。不能成佛智者。患在度量也。饶伊尽思共推。转加悬远。佛本为凡夫说。不为佛说。此理。若不肯信者。从他退席。殊不知。>> --